所属分类 >>   营养科 >>   食物 >>  

饮酒的误区有哪些?

       酒文化在我国盛行已久,以酒会友、以酒养身,说法纷纭。但其中也出现了不少饮酒的误区,下面就介绍几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1:白酒伤身  红酒养人

  很多人认为喝白酒伤身,喝葡萄酒对健康有益,多喝点也没关系。事实上,不管是红酒还是白酒,关键还在于控制饮用量。量控制好了,可能会对健康有益。若是超过限量,那就会损害健康了。

  误区2:浓茶可醒酒

  有些人认为,酒后喝浓茶有“醒酒”的作用,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酒后饮浓茶,茶中咖啡碱等可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的物质)过早地进入肾脏,使肾脏受损。

  误区3:喝酒红脸不易醉

  “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这句话常在宴席上被用做劝酒的理由。但事实上,醉酒和脸色并无多大关系。一些人认为喝了酒面红如关公是好事,认为这代表血液循环好,能迅速将酒精分解掉,因此不容易醉。但专家指出,酒量和脸色没有太大关系,因人而异。事实上,导致很多人认为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的原因其实是,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加上酒后发困,睡上15~30分钟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人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

  误区4:饮酒能助眠

  有人认为睡前饮酒可助眠。其实这种做法十分有害。因为,饮酒虽暂时抑制大脑中枢系统活动,使人加快入眠,然而酒后引起的睡眠与正常生理性入睡完全不同,酒后入睡其大脑活动并未休息,甚至比不睡时还要活跃得多,因而,在酒后醒来的人常会感到头昏脑胀、头痛等不适。经常夜饮入睡,还可能导致酒精中毒性精神病、神经炎及肝脏疾病等。

  另外,睡前饮酒还最易致“胃不和”,所谓“胃不和则夜不安”,这不仅影响胃肠消化功能,还必然影响睡眠质量,使人休息不好,致使精神不振,久而久之,对人体会造成诸多危害。

  夜晚饮酒入睡后,代谢减慢,肝解毒功能也相对减弱,酒中的有害物质(甲醇、杂醇油、氰化物及铅等)更容易积蓄,故对健康极为不利。所以,失眠者切莫以饮酒助眠。

  误区5:饮酒驱寒

  很多饮酒者在少量饮酒后,会觉得身体发热,这主要是由于酒精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也正由于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在酒精代谢后期,很容易造成皮肤散发的热量增多,造成很多人所谓的“酒后寒”,在秋冬季节尤其如此。如果不加以注意,往往引发各种病症。因此,千万不要靠饮酒取暖。北方到冬季和春季,经常有人因过量饮酒发生冻伤或是冻死,所以家属一定要注意。

  误区6:酒能助性

  在许多人心目中,酒可以提高性欲,改善性功能。很多人习惯在性生活之前饮酒。殊不知,这是非常错误的。研究发现,酒精可对睾丸、卵巢产生直接的毒性,且可通过对大脑的下丘脑及垂体的作用,对男性及女性的性功能产生相对持久的影响。

  误区7:以酒代饭

  很多人认为,饮酒可以代替吃饭。”酒喝够了,饭吃不吃不要紧。”这种观念同样是错误的。经研究发现,乙醇除了能给身体提供一定的能量之外,无任何营养价值。此外,酒精进入体内可影响许多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因此,如果以酒代饭,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营养问题。

  误区8:酒兑饮料很时尚

  时下,喝酒兑饮料成了一种饮酒时尚。红酒加雪碧,威土忌加冰红茶,啤酒加可乐……各种“混搭”组合数不胜数。由于兑了饮料的酒浓度较低,感觉像在喝饮料,所以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但专家提醒,通常用来兑酒的碳酸饮料,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从而加大伤害。另外,兑着饮料喝酒,表面上看是稀释了酒,结果却容易让人越喝越多。因为喝的人一开始觉得像在喝饮料,就使劲喝,一旦察觉到有酒精作用时,就已经喝多了。

  误区9:感情深一口闷

  有些人喜欢喝快酒,动不动就劝大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走一个”。其实,喝酒的速度宜慢不宜快,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喝,体内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误区10:喝多了抠喉咙催吐

  日常应酬中,不少人采用的“秘诀”就是喝多了之后到卫生间“抠喉咙”催吐,呕吐之后感觉好受一些,甚至可以继续喝酒。但专家指出,这属于“危险动作”。首先,抠喉咙催吐一定要在清醒时或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因为醉酒者意识不清,很容易引起吸入呕吐物导致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其次,剧烈呕吐会导致腹内压增高,除了容易引起胃出血外,还会使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引发急性胰腺炎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