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 >>   脑血管病检查和诊断 >>  

怎样诊断脑梗死

脑梗死通常指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小板等血液有形成分附着于受损的粗糙的动脉内膜上形成血栓,导致脑局部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及坏死,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最常见的病因,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一般起病较急,从起病到病情发展达高峰,多需数十小时至数天。这种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一些病人往往睡前没有任何先兆症状,早晨醒来时发现偏瘫或失语。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偏低、血流缓慢有关;但也有人白天发病,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前趋症状。根据闭塞血管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症状也不同。颈内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可出现偏瘫、感觉障碍或言语不能等为主要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栓形成,则多见眩晕、恶心、呕吐、复视、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通过头颅CT扫描或磁共振(MRI)检查,可发现梗死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血管超声、头颅血管核磁(MRA)、全脑血管造影(DSA)可发现病变血管。相应的血生化及常规检查有助于明确其他导致血病变的因素。对于脑梗死患者,明确导致脑动脉病变的因素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