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分类 >>   成人口腔黏膜知识 >>  

艾滋病在口腔有哪些表现

     国际上的研究和许多人的临床经验提示,在艾滋病发病前14年内,大多数艾滋病患者都会先出现各种典型的口腔症状,表现为各种口腔病损,而艾滋病口腔表现被认为是发现和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重要指征和早期诊断艾滋病的关键症状。一些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所有HIV阳性者或艾滋病患者,从婴幼儿至成年人,均可发生口腔损害。通常发病率最高的人群为男性同性恋患者、异性恋者、静脉注射毒品者等成年人。随着感染范围的扩大,在HIV阳性的儿童和接受血液制品的HIV感染者也会出现口腔表征。与HIV感染密切相关的口腔病变有以下几种:

    白色念珠菌病是艾滋病最常见的口腔表征,又分红斑型和假膜型两种类型。多发生于上腭及舌背,在病损的红色区域上有时可见白色斑点或斑块。也可发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表现为白色或黄色斑点或斑块,斑块可以擦去,留下红色区域并伴有出血。在高危人群中如性乱行为、吸毒、输血史者,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是以后发生艾滋病的先兆;如在无任何诱因的健康年轻人或成人(指无放疗、化疗史,无长期用激素、抗生素史以及无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疾病者)患有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特别是颊部的红斑型或咽部、软腭的假膜型白色念珠菌病,应高度警惕为艾滋病的口腔表征。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口腔念珠菌病在HIV感染人群中具有相当高的患病率,在HIV感染的不同阶段均有发生,最高可达96%。口腔念珠菌感染常常是HIV感染的最初表现,在口腔损害中最为常见;对绝大多数病例而言,是HIV感染后免疫缺陷的早期征象,表明有其他机会性感染出现的可能。

    毛状白斑是发生于舌两侧边缘的白色或灰色的病变,病变也可延伸到舌腹部及舌背部,不能擦除。毛状白斑现已被广泛认同是艾滋病感染者的一种特殊口腔损害,对艾滋病发生有高度提示性,其他疾病很少引起毛状白斑。毛状白斑在HIV感染及艾滋病患者中,是发生率仅次于念珠菌病的常见的口腔表征,也是HIV相关疾病的标志,几乎仅见于HIV感染和艾滋病人群,有非常显著的特异性。因此,对毛状白斑的发生应予以高度重视。

    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可出现一系列牙周组织疾病,表现为牙龈发炎、溃疡、坏死以及牙齿松动,并可出现牙龈出血疼痛和恶变等症状。常见的有牙龈线形红斑,表现为牙龈缘呈明显的火红色线状充血,界限清楚,可有自发性牙龈出血或刷牙后出血,口腔局部治疗无效;急性坏死性牙龈炎、牙周炎、坏死性口炎短期内(4周内)出现牙龈溃疡、坏死,牙槽骨破坏,伴明显疼痛。

    卡波西肉瘤在一般人群中很罕见,呈单个或多个大小形状不一的红色、淡蓝色或紫色,无痛性扁平或隆起的斑块或肿块,有或无溃疡,先见于上腭和牙龈。随艾滋病的流行,卡波西肉瘤大量出现于艾滋病危险人群中。艾滋病患者的口腔表征中,卡波西肉瘤的患病率仅次于念珠菌病和毛状白斑,具有较高的发生率。通常认为,在没有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出现卡波西肉瘤病损时,基本上可诊断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其他口腔表征还有单纯疱疹性口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因此,对于那些有性乱行为史、吸毒史或输血史的健康年轻人或成人,如口腔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病变时,应及时到医院或检疫部门做HIV血清学筛选检查,以确认自己是否是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感染者,以便早期治疗,避免传染给家人或其他周围的人。